今天2025年 09月 18日 星期四,欢迎光临本站 京仪股份 

行业动态

DSC曲线中坩埚因素引起的“假象”分析

文字:[大][中][小]     浏览次数:    

在分析DSC(差示扫描量热法)曲线时,我们常常面临一个挑战:如何辨别数据中的假象,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假象,顾名思义,是由与样品性能无关的外部因素引起的效应。下面,我将结合实际案例,详细解析DSC曲线上常见的假象及其成因。

首先,样品至坩埚传热的突然改变是常见问题。比如不规则形状的样品在坩埚中倒塌,或者塑料薄膜在熔融前卷曲。这些情况会导致热接触不良,影响测试结果。

其次,坩埚至DSC传感器传热的突然改变也可能导致假象。例如,由于样品的蒸气压造成密封铝坩埚变形,或者在动态温度程序中,铝坩埚与DSC传感器膨胀系数不同导致轻微移动。

此外,炉体盖没盖好、电气影响、室温变化等因素也可能引起DSC曲线上的假象。例如,冷空气进入炉体会造成温度波动,无线电广播发射机等高频干扰源也会影响测试结果。

还有一点值得关注的是样品蒸气压增大导致坩埚盖爆裂的情况。这种情况下,吸热峰的高度取决于逸出气体或蒸汽的量。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还可能遇到样品液滴凝结或起泡引起坩埚盖上孔的间歇性堵塞等问题。这些问题都会对DSC曲线产生影响。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首先,确保实验条件稳定;其次,选择合适的坩埚和炉体;最后,注意实验过程中的细节操作。

总之,在分析DSC曲线时,我们要学会辨别假象,以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通过了解各种可能的假象及其成因,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DSC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

DSC曲线上出现的“假象”哪些可能与坩埚有关?

返回上一步
打印此页
[向上] 
在线客服

QQ咨询

咨询热线:
15222906608